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的课程从传统的线下“转战”到线上。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在线课程的实践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而从长远来看,在线授课则是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相对于线下课程,在线课程具有远程性、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线下课程受限于有限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空间的不足。也正是因为在线课程的诸多优势,在线课程借助各大平台迅速扩展。2020年1月中旬,吴爱华老师刚刚结束在美国杜克大学的访问学习回国,在接到新学期的线上教学任务后,马上投入到在线课程讲授的学习和实践中。
在学习、探索、运用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和实时通讯软件的同时,吴爱华老师意识到在线课程所关涉的另一方面——学生群体的心理需要不容忽视。她认为,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参与在线课程的学生群体,其心理需要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学生在家期间,衣食无忧,生活稳定,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时,父母亲人相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交需要的缺失;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对人群冲击的影响,安全需要受到一定的威胁;学校开学推迟,学生对熟悉校园生活的归属需要、对学习新的课程知识,接受老师指导的成就需要;对熟悉的友情及其隶属同伴关系的情感焦虑;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的行为被尊重、被肯定、被认可的需要;身处重疫区的学生被关心、被救助、被支援的需要等等;
针对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特殊心理需要,吴爱华老师采取多个途径并运用到在线课堂中: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人性化的课堂要求。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线上教学课堂也不例外。在准备开课期间,吴爱华老师通过QQ电话积极与所带班级的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是否具备在线学习条件,是否存在学习困难等,在对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满足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对学生备考下一次四六级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准备,安心复习。
同时,结合慕课现有的内容,制定具体的课程要求,并通过课堂讲授、小测验、QQ群公告等形式实现教学期间全程覆盖,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情况,对于学生因缺少学习设备、学习条件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等情况酌情处理。
在线课程的教学平台提供了课程作业提交和自动批改的功能。吴爱华老师认为,在特殊时期,学生对老师及时指导和反馈的需求更加强烈。她坚持通过QQ群对学生的作业一一反馈,与学生反复沟通、交流,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两三倍,但是在明确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又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满足学生的被尊重需求。吴爱华老师“忙”在其中!
第二,掌握线上教学技能,精心准备上课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线上教学平台的交互性以及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使线上教学迸发出无限可探究的活力。俗话说,不想当网红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一方面,线上教学技能是线上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线上教学内容是线上教学的精髓。目前,吴爱华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使用中国MOOC大学异步SPOC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到课程要求的相关内容。
除此之外,吴爱华老师还通过慕课堂设计每节课的课程导入、课程小测验以及课程讨论。例如,她设计了“Can coronavirus be considered as the forces of the nature? ”的开放式讨论,将课程延伸到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又例如,她节选了“The World at War”系列纪录片中的片段作为听力材料,既为课文的导入做了铺垫,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技巧。这些内容紧扣教材内容,贴合学生对于获取知识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第三,在线英语课堂中,导入正能量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通识课,本身兼具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和价值观引领。作为第二语言,大学英语所承载的多元文化更提供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途径。例如,在设计“Forces of the Nature”主题时,吴爱华老师使用纪录片“Wild China”中的片段,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
在讲授全球携手,抗击疫情的主题时,她将习总书记给比尔盖茨的回信作为泛读材料;节选了现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峰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 “To Protect Global Health, Work with China”作为阅读材料,并编制了阅读训练题。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和讲解,学生了解到在全球疫情面前,中国的担当、责任、使命和胸怀。
在特殊时期,线上课程的全面铺开给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挑战,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线上课程教学又是一次自觉不自觉的“回炉再造”。展望未来,吴爱华老师认为,只有转变观念,将工作下沉,将课堂时间、空间延伸,换位思考,才能在教学的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实现新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